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-發現館

2019 第十二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展覽空間類TID獎 

2019 日本優良設計獎 

2019 美國建築大師展覽類榮譽獎 


以水為起點,行走在由低至高的臺中大甲溪地景,透過發現館的重新詮釋,我們發現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,以及臺灣生態的多樣性。臺中透過保留半個地球給其他生命的理念,希望找回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平衡。


0-100M

海河交界|人與自然攜手,豔驚世界的生態家園

高美濕地,位處大甲溪海河交界,以海天一景、如夢似幻的夕照霞光聞名全球。這處曾經沒落的古老海水浴場,蜷伏進臺中港興建的淤積泥沙中,卻轉而孕育出豐沛無比的生命力。臺中將其劃設為保護區後,稀有雲林莞草與瀕危大安水蓑衣,在此盡情茂長;鳥魚蝦蟹代代繁衍,盎然生趣。本區引入珍貴復育植種,半空以上千片虹彩,折射出熠熠晨昏與粼粼波光,演繹動人高美絕景於萬一。


100-500M

水聲川流|水從哪裡來?聽見、看見水圳大溝的回憶 

水的姿態,藉由各種媒介的傳遞,從天降落至地,從地流向河。在這個單元裡,我們以玻璃的清透、水流動的聲響,傳遞水奔向母親之河大甲溪之意象。錐形玻璃敲擊的聲音彷彿雨滴正落下,而它在天上形成的交錯管線,如同水圳的各渠道與支流,它把水引向四方,讓我們灌溉農田、落地生根。舊時水圳大溝的美好回憶,不應埋藏於水泥地底,而應與我們親近生活。



土川之圳|順應生態的水圳建設,先民的老智慧

圳,是由島中央向平原伸展的生命線,它由土與川組成,是人與溪河串接的橋樑。在這個單元裡,我們手把手織成遮風避雨的稻頂,成熟的白米從天灑落,展示先民以老智慧取土造圳,向土地借水耕作、豐衣足食的故事。順應生態所建的水圳建設,資源取自大甲溪、也還於大甲溪,讓我們看見人與自然友善地依存生活。


500-1000M

里山石虎|撐起一把保護傘,為你、為我們的未來

石虎,這里山環境的保護傘物種,牠們躡足於大地之母的懷抱間,曾與人們同生共息,而今,牠的存續步步危機。擁有罕見低中高海拔垂直生態的臺中,連通石虎現有棲地,貫串臺灣南北生態環境,更肩負起臺灣重要保育任務。本區以鏡面裝置,反映出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,照見石虎與我們相連的過去,與破碎的現在,進而思考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未來。讓我們一同努力,為臺灣生態撐起保護傘,因為我們與牠,是「生命共同體」。休戚與共,無可替代。


1000-1500M

生態廊道|獨一無二,守護我們身旁的生命珍寶

走入林間小徑,我們觸摸、感受生態蓬勃的生氣與模樣。在這個單元裡,我們將從低海拔里山地區的關鍵物種石虎開始,帶出往中海拔的豐富動物生態群相,使生態保育的觀念,由石虎向外延伸擴張。穿梭在長廊中,熟悉的臺灣特有種動物,以繽紛可愛的姿態,圍繞在觀眾身邊。紙漿雕塑結合毛料產生多層次的視覺想像,營造出使大人小孩都能沉浸其中,感受自然生態之親切可愛的場域。


1500-3500M

溪澗孓遺|一隻都不能少,重溯國寶魚洄家之路

數萬年前,水深近百公尺的冰河奔流而過,在臺中雪山鑿砌下壯麗的冰斗遺跡。曾經,由大海洄游入島嶼冰川的櫻花鉤吻鮭,不可思議地在亞熱帶的臺灣存續至今,成為全球唯一、臺灣特有種。這一萬五千年前孑遺至今、珍貴卻瀕臨滅絕的活化石,在連年的積極保育行動下,終於重現生機。在本區,我們將以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奇幻水下場域,帶您潛入七家灣溪底,與珍貴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共游,探見生命的堅忍與美麗。


巍峨之森|無痕山林,尊重以自然為家的動植物

轉身進入山巔林間,滿是高聳樹幹與細瘦的葉,彷彿步入另一個世界。在這個單元裡,我們以符合生態的人工疏伐林取得臺灣杉,並透過地面的落葉松針與溫度的變化,讓觀眾以身體真切地感受臺灣高山的原始樣貌。空間內滿布的亮點區域,則可見棲息於海拔範圍內的臺灣原生動植物,透過這些生命的躍動與出現,提醒人類應更小心翼翼的對待山林,讓生態自由呼吸。


0-3886M

新的視野|重新探索大甲溪生命,還給生態半個地球

發亮的星點忽遠忽近,在我們四周聚集、流動,它們是誰?是動物、植物,也是萬物生命。最後一個單元,我們以劇場的形式與觀眾互動,從原生動物包括小白鷺、彈塗魚、石虎、曙鳳蝶與櫻花鉤吻鮭的視角,看見大甲溪地景由低至高的變化。細緻粒子組成的畫面與大片場景流動的震撼感,都表現出臺灣以生態為主角的另一面。


參觀發現館,我們希望引導觀眾重新思考,美好的生態才是地球上的主角,繁榮不以自然為代價,重新找回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平衡。